冬蟲夏草的神奇功效是真的嗎?
2023-06-30冬蟲夏草(學名:Ophiocordyceps sinensis,藏語:དབྱར་རྩྭ་དགུན་འབུ་,威利轉寫:dbyar rtswa dgun 'bu,藏語拼音:Yarza Günbu)又稱蟲草、冬蟲草、中華蟲草,是一種寄生於昆蟲的真菌,通常寄生於鱗翅目蝙蝠蛾科部分昆蟲幼蟲體內生長。分布於中國的青海、西藏、四川、雲南、甘肅以及尼泊爾、印度、不丹的部分靠近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地區。見於高寒草甸、高山灌叢。其種加詞「sinensis」意為「中華的」,乃中國地理標誌產品。
冬蟲夏草是已知最早被記載的蟲草菌,早在公元863年的唐代就已出現在博物學家段成式的記載中。以往冬蟲夏草向來被認為可以「補肺益腎,止血化痰」。但是由於對人體有害的有機砷含量略高,2016年,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將冬蟲夏草從保健食品類除名,並且含冬蟲夏草的保健食品相關申報審批工作按《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》有關規定執行,未經批准不得生產和銷售。
型態
冬蟲夏草生長在海拔3000公尺至5000公尺的高山草地灌木帶雪線附近的草坡上。土裡的一種菌類孢子寄生於幼蟲,在幼蟲體內生長,吸取其養分至死亡。到了冬季,蝙蝠蛾幼蟲被蟲草菌寄生死亡後,體內組織、外殼會與菌絲結合成堅硬的菌絲體,因為外表還是如幼蟲的外型,這時就被稱為「冬蟲」,經過一個冬天,到第二年春天來臨,菌類的菌絲開始生長,到夏天時從蝙蝠蛾幼蟲的頭部長出然後突出地面,外觀狀似植物,長出棒狀子囊座並且露出地面形成「夏草」,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「冬蟲夏草」。菌孢把蟲體做為養分。蟲體似蠶,長3-5cm,直徑0.3-0.8cm;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,有20~30條環紋,近頭部環紋較細;頭部紅棕色;足8對,中部4對較明顯;質脆,易折斷,斷面略平坦,淡黃白色。子座細長圓柱形,長4-7cm,直徑約0.3cm;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,有細縱皺紋,上部稍膨大;質柔韌,斷面類白色。氣微腥,味微苦。
保護
2020年7月9日,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「易危」。威脅到種群數量衰退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氣候變化和過度採挖。
1999年被中國列為國家二級保護物種。
化學含量
藥理學現代研究結果中,青海冬蟲夏草含有蟲草素約7%,碳水化合物28.9%,脂肪約8.4%,蛋白質約25%,脂肪中82.2%為不飽和脂肪酸,此外,尚含有維生素B12、麥角脂醇、六碳糖醇、生物鹼等。
2016年2月4日,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《總局關於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》,指出「檢驗的冬蟲夏草、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,砷含量為4.4~9.9 mg/kg」並提示「存在較高風險」。
用途
主要作為珍稀食藥用菌,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有著悠久歷史。
功效爭議

冬蟲夏草正式作為藥物載入書典,是從清朝出版的《本草從新》開始,指出冬蟲夏草的作用是「甘平保肺,益腎止血,化痰,已勞嗽」。之後,冬蟲夏草與人參、鹿茸一起並稱三大名貴滋補藥材,享有極大的盛名。
但是,冬蟲夏草是否含有有效成分一直飽受專業人士詬病,蟲草酸被認為是冬蟲夏草的功效成分或標誌性成分,但其實蟲草酸就是甘露醇,是一種非常普通而便宜的化工產品,被廣泛用於食品、藥物當中。同時,多項研究表明冬蟲夏草中並不含有發現於蛹蟲草菌的蟲草素(Cordycepin)。
亦有學者於國際著名雜誌《細胞》的子刊《Cell Chemical Biology》發表文章宣布冬蟲夏草中不含具抗癌功效的「噴司他丁」(Pentostatin),及由此生物合成產生的蟲草素。研究又指出,蟲草素含量過高時會在真菌中引起細胞毒性,這意味著對於人類來說,不宜攝入過量的蟲草素。
銷售
蟲體一般為四至五公分,這時的蟲草稱為「頭草」,品質最好;第二天菌孢長至蟲體的兩倍左右,稱為「二草」,品質次之。因為僵化後會長出根鬚,所以被稱作「冬蟲夏草」。採集後的蟲草會按其重量、色澤及大小等分為五大等級,即:王中王、蟲草王、一級、二級、三級蟲草。
- 1. 王中王:每台斤含數量900條(或以下)條冬蟲夏草。
- 2. 蟲草王:每台斤含1000-1400條冬蟲夏草。
- 3. 一級蟲草:每台斤含1500-1900條冬蟲夏草。
- 4. 二級蟲草:每台斤含2000-2400條冬蟲夏草。
- 5. 三級蟲草:每台斤含2500條以上冬蟲夏草。
- 資料來源 : 維基百科
- 保健食品代工詳細介紹